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314|回复: 0

巢湖:让非遗在校园里“活起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4-7 20:34: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每周三下午,安徽省巢湖市光明小学的社团课“烙笔生花——葫芦烙画”的教室里总是挤满了学生,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巢湖市光明小学特色美术项目。“我们开设葫芦烙画特色课程的初心是希望学生们一笔一烙留住中國精神,一渲一染传递华夏文化。让孩子们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葫芦烙画社团教师茆莉说。


而在安徽巢湖,像光明小学这样,将非遗文化引进校园的并非个例。为构建“非遗”校园传习的长效机制,巢湖市早在2013年便开始探索“非遗进校园”美育特色教学。十年探索,非遗文化在巢湖的中小学里已成为落实美育的有效抓手,从美术到美育,从碎片到深度,从传统到创新,非遗文化与课程自然融合,与育人目标不断贴近。


从美术教育到美育教育


“教育部2024工作要点提出要深化基础教育提质扩优工程,‘五育’并举是必由路径,而美育是‘五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的重要环节。传统美术教学大多是让学生通过自主绘画的方式来进行,美育效果并不明显。”巢湖市教育体育局美术教研员张千梅表示,多年来,巢湖市一直想寻找一种更有成效的美育方式来落实美术课的提质扩优,“非遗”是一条巧路。


栏杆集镇中心学校美术教师钮周是一位“剪纸痴人”。对于剪纸,她不但热爱,更爱钻研各种技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创新。平日里,钮周依据美术教材拓展设计了灵活多变的非遗剪纸单元课程,她会带领学生用剪纸表现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词、用剪纸创作十二生肖绘本故事,并将安徽省级非遗“八朵云”引入教学,丰富课堂内容。


据悉,“八朵云”是与栏杆集镇相邻的全椒县的一种民间舞蹈。利用课余时间,钮周走访非遗传承人,了解“八朵云”的传统文化内涵,并结合校情、学情,设计了非遗“八朵云”美育课程。从引导学生自主搜集“八朵云”资料,到指导学生用手抄报展示成果,再到带领学生制作“八朵云”盾牌,她循序渐进地将“八朵云”引入课堂。每逢节日,孩子们身着彩衣,手舞“云朵”,跳起欢快的舞蹈,一块块生动绚丽的盾牌蕴含着精彩的创意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美术课遇上非遗,学生们发现美、欣赏美、感悟美、创造美的能力都得到了提升,积极向上的审美素养也逐步形成。


变碎片学习为深度学习


如何让学生对非遗的理解由浅层走向深入?巢湖的解题思路是全市一盘棋探索美术非遗课程的“大单元教学”。


巢湖市黄麓镇中心小学坐落于素有“书香小镇”之称的黄麓镇上,学校早在2016年起便与当地的“掇英轩”结为共建基地。“掇英轩”传承的“纸笺加工技艺”是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走进“掇英轩”开展实践活动便是黄麓镇中心小学美术特色课程《走进非遗——纸笺加工技艺》大单元教学中的一项学习任务。


走进“掇英轩”,记者看到国家非遗纸笺加工技艺传承人刘靖正一边带领学生参观,一边介绍纸笺加工技艺的历史源流、纸笺种类及现代发展,并耐心指导学生体验流沙笺的制作过程。


“纸笺加工技艺涉及印染、刻纸、装裱、雕刻、书法、绘画等多个艺术门类,涉及物理、化学、美学、气象、中医药等多学科知识,也包括了雕、刻、剪、揉、粘、贴、印等多项手工技艺。功夫细腻,知识体系综合,对老师和孩子们来说都是一项综合的美育体验。”刘靖说。


而为了把这项融合性较强的非遗艺术变成美育课程,学校美术教师吴茹铭、程盈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从欣赏感受、艺术实践、设计应用等方面联合开发设计了一套大单元课程,打破零碎,实现整合,贯穿综合素养,由浅入深地让学生们逐步认识、感受、体验、传承纸笺加工技艺的独特魅力。


“我们一直秉承以特色促发展的美育思想,将地域非遗文化与美术教材内容深度衔接融合,拓展开发重建为项目化学习的大单元美育课程。”张千梅表示,目前已融入巢湖市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安徽地域内的“非遗”就有20多项,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单元课程,并整理汇编成《非遗与美术》特色教学创新教材,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实施大单元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们不断学习、思考,不仅提升了老师的业务能力与创新精神,也让美育的效果更加明显。”


从“传统”开始,向“时尚”出发


近日,在青山小学的美术课堂上,教师叶晓菊正带领学生制作虾子灯文创作品。青山小学是巢湖市一所偏远的乡镇村小。舞虾灯是这里的一项重要民俗活动,其形成与巢湖南岸的捕鱼文化相关,承载了人们美好的愿望。从2020年1月开始,叶晓菊便将这项地方非遗引进课堂,在她开发的“非遗虾子灯”单元课程中,创新设计制作虾子灯文创作品是《家乡的艺术——非遗虾子灯》这一单元课程蕞后一个环节的教学内容。


课堂上,叶晓菊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将虾子灯这一传统非遗民俗与现代生活相结合,设计创作充满趣味的文创作品:如体现虾子灯非遗文化的国画、扇面、书签,有精美的虾子灯陶瓷贴画;孩子们一针一线创作出的集美观实用于一体的虾子灯刺绣文化衫、文化袋;还有孩子们细心轧制而成的虾子灯毛毡画等,传统非遗民俗与现代生活结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要守护好、传承好,更要使其焕发新的光彩,实现永续发展。”叶晓菊表示,作为一名美术老师,希望能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守正创新,为传承与发扬民族优秀非遗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争艳香满园。目前,巢湖市已命名19所学校为“美术特色教学实践基地学校”,通过这些基地学校持续的辐射带动,逐渐形成了“一校一非遗,校校各不同”的格局。国家级非遗徽菜烹饪技艺、巢湖民歌、花鼓灯,安徽省级非遗葫芦烙画、徽派版画、有巢氏的传说……灿若星辰的非遗文化在巢湖市各个校园里落地、开花、结果。(中國教育报-中國教育新闻网 记者 方梦宇 通讯员 瞿菲菲)


作者:方梦宇 瞿菲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巢湖论坛 ( 皖ICP备05005653号-1|皖公网安备 34018102340183号 )

GMT+8, 2024-5-2 12:15 , Processed in 0.13459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