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811|回复: 0

“拓”来古韵,“印”出传承!“五一”解锁巢湖市博物馆新玩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把千年文物拓印成画是什么感觉?五一假期,巢湖市博物馆内墨香与童趣交织,20组亲子家庭在“非遗雅韵 文物印画”体验活动中,沉浸式体验拓印技艺,用宣纸和墨香复刻馆藏文物纹样,让沉睡的文物“跃然纸上”。


1.jpg


此次活动邀请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纸笺加工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靖和合肥市级传承人方玉红进行现场指导教学。“大家先别急着做,看我先演示一遍啊。”方玉红手持棕刷,在特制的文物模具上演示每一个步骤并讲解注意事项。孩子们屏气凝神,目光追随着老师的动作,当看到宣纸上浅墨色的轮廓渐次浮现时,孩子们的眼睛发亮、惊叹不已。


2.jpg


记者在现场看到,拓印的顺序是先准备好清洁、无灰尘的模具和宣纸,然后在模具上放纸、喷水,目的是使宣纸湿润,利于贴合。再用棕刷在纸上轻轻敲击,最后使纸完全贴合。待纸稍干后,再用少许的墨循序渐进地往纸上着色,这样拓印作品就基本完成了。


老师讲解完毕后,大家挑选好自己喜欢的拓印图案,小心翼翼地铺纸、喷水、上墨。“蘸墨时要少量多次。”“记住刷子敲下去的力度轻一些。”……有的小朋友因为将宣纸打得过湿,上的墨很快晕染开了;有的小朋友则因拍打过重,使得宣纸出现破损。第二次尝试时,在两位老师的指导下,小朋友们的手法渐稳,逐渐呈现出拓印的图案。“拓印活动非常有意思,我是第一次体验,感觉很棒!”参加此次活动的14岁女孩周伊蕊很快完成了自己的作品,拓印的线条虽略显墨色不均匀,却完整保留了图案的肌理。当现场工作人员告知她拓印的作品正是巢湖出土的文物“玉璧”时,她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除了本地市民热情参与外,来自浙江杭州的王婉诗也在奶奶的陪同下远道而来。王婉诗的奶奶告诉记者:“我老家是庐江的,这次趁五一假期回来探亲,知道博物馆有这个活动,就给孩子报了名。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增强她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和认知,还能了解巢湖的文化历史,我觉得比去其他地方游玩更有意义。”


3.jpg
4.jpg


“拓印是一项古老的技艺,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拓印术可以说是印刷术的前身,孩子们亲自动手体验,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增进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刘靖介绍说。


将静态展陈转化为动态体验,用文物IP赋能传统技艺,这种“双向奔赴”模式赢得满堂彩。巢湖市博物馆工作人员朱梦迪告诉记者,五一前夕活动预告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后,20组家庭名额很快被约满。而两场活动的现场,她也感受到大家的参与热情。“此次我们将拓印制作技艺与馆藏文物相结合,选取了馆内6款具有代表性的文物如西汉鎏金铜朱雀、西汉双线鳞纹龙形玉环、西汉豆形铜灯等,作为拓印的素材。参与者不仅能感受非遗的魅力,也能进一步增强对巢湖文物的了解”。今后巢湖市博物馆还将针对不同人群,举行多种多样的活动,让更多人走进馆内,领略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瑰丽。

合肥在线-合新闻记者 周晓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巢湖论坛 ( 皖ICP备05005653号-1|皖公网安备 34018102340183号 )

GMT+8, 2025-5-12 10:34 , Processed in 0.15292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