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2479|回复: 0

转【原创游记】到了柘皋老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10 13: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闷闷的有些烦,碰到马路边论斤卖书,简单扫了一眼,知道全是唬人的东西。讪讪的准备离去,刹那间却不知道往哪里走。不禁哑然失笑:“倘若在别的城市,我们要么去书城翻翻书,要么去城隍庙、步行街等类似地方转转,大致有个方向。眼下竟然无处可去,唉,实在不能比。”于是,两三个人稍稍合计,溜到了柘皋老街。

三千多年的柘皋,街坊纵横古建雄伟,当然值得看一看。听说镇子上原先有江西、徽州等许多会馆,只是踪影难觅,倒是找到几口老井,颇有岁月的痕迹;再往李氏当铺随意走了一走,当铺依然恍若废墟。某些城市正在刻意开发废墟旅游,咱们居巢的几个老街,不用费心就非常适合搞废墟游,是幸运更是讽刺。老街通过建筑遗存,把历史沧桑与文化底蕴尽情展示,使文明的脉络一目了然。借助它们,既能够清晰了解过去,又可以有效把握现在、指导未来。认识水准达到一定高度的今天,眼睁睁地任由老街自生自灭,再喊“把根留住”,都是空话、假话、废话。

曾几何时,忽然兴起保护文化遗产的舆论热潮,今天这里有难得的遗址,明天那里是宝贵的文物,物质的、非物质的……各类媒体忙活的不可开交。原本冷清的寻常巷陌,一夜之间车水马龙。然而,除了收获片刻的嘈杂、胡乱的叹息,就是主人的厌倦和失望。典型的文物,无非挂了保护的标牌了事;暂时不够资格的遗迹,一如既往地在夕阳的余晖中呻吟。烔炀老街上的过往百姓,不屑一顾地对游人撇嘴:“一天到晚照,跑来跑去有什么用唦!”柘皋老街上散步的老人报怨:“好多人来了,又是照相,又是丈量,还是倒了……”无可奈何的老街,在主人热切的期待中继续着消亡的过程。

我们的行动,一直停留在口头上,没有制定切实措施,也没有认真具体地谋划。艺人、学人的出名,可以给自己带来巨大的声誉和数不完的财富;而老街出名后,失去了往日的宁静。一些有价值的物件被人悄悄带走,至于主人们,更被无休止的询问扰乱了正常生活秩序。什么时候,老街才能纳入城镇规划?什么时候,保护才能摆上议事日程?什么时候,计划才能进入落实阶段?媒体冷下来了,对老街以及众多文化遗产的思考不能冷,这些问题必须认真考虑、妥当解决。

尽管频繁的访问给老街带来了一些不适应,给予老街热情的人,仍然受到老街主人的欢迎。毕竟,冷落衰微的老街需要大家共同的呵护。有意识来到老街的游人,不论是消遣怀旧,还是盘算修缮,都是对会馆废墟、当铺残骸的关怀,也是对历史的正视。就科学家而言,人体的奥秘,是最大的谜局;对于喝巢湖水长大的百姓来说,我们的家园过去是什么样子、现在为什是这样等诸多自身环境的历史疑问,才是我们需要破解的谜团。破解这个谜团,只能依靠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传递的大量历史信息,老街恰恰是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当城市在发展进步中与历史割断历史联系的时候,保护老街已经是不可回避、刻不容缓的唯一而庄严的选择。

走在柘皋粉墙黛瓦的街坊里弄中,有时光倒转的恍惚,这恍惚,夹杂着不可名状的充实和满足。但愿更多的人知道柘皋、关注老街,乐见更多的朋友流连马头墙、徘徊石板巷。记曰——


不是遗老、不是遗少

为什么,我浸淫于前朝往事

不是学者、不是专家

为什么,我沉迷于秦砖汉瓦

居住在钢筋水泥建造的住宅

为什么,我总在吟唱忧郁的挽歌

难道,宽绰的柏油路,不能附着青石板的灵魂

难道,耀眼的霓虹灯,不能照亮我那晦暗的心

转载来柘皋吧社区,作者银山智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巢湖论坛 ( 皖ICP备05005653号-1|皖公网安备 34018102340183号 )

GMT+8, 2025-5-16 20:55 , Processed in 0.13730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