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楼主: 乐儿

都市圈边的巢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1-25 13:57:25 | 显示全部楼层

都市圈边的巢湖

努力奋起!!!脱皖入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6 13:25:10 | 显示全部楼层

都市圈边的巢湖

努力实现巢湖与南京都市圈城市主导产业互动发展(《巢湖工作》2006.  
    现代经济的增长和产业结构的演进通常是通过不同时期主导产业的发展和更替实现的。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科技浪潮的不断推进,产业间的竞争愈加激烈。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发挥比较优势,科学地选择好主导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对巢湖这样一个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欠发达地区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南京都市圈城市主导产业基本情况

   南京都市圈包括南京市、镇江市、扬州市、马鞍山市、滁州市、芜湖市的全部行政区域,淮安市的盱眙县、金湖县和巢湖市的市区、和县、含山县。巢湖市处在核心圈层外围、距核心城市中心约100公里范围的紧密层。根据2002-2020年发展规划,南京都市圈将推动都市圈的经济、市场发展一体化,培育平等、互利的发展环境;针对市场、产业、基础设施、城市化等方面的共同发展制定相应策略,扩大区域合作,创造多种灵活的合作方式,形成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南京都市圈各成员城市纷纷抢抓这一历史机遇,顺时而动,明确了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南京市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汽车、石油化工、钢铁和现代商贸、旅游会展、金融保险、现代物流八大优势产业;镇江市重点发展化工、机械、造纸三大优势产业,培育具有潜在优势的电子信息、电力、食品三大产业;扬州市将围绕石油化工、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化纤纺织、电工电缆、金属板材设备制造、医药及医疗器械、船舶制造八大重点产业推进工业“三重工程”;芜湖市将进一步壮大汽车及汽车零部件、新材料、电子电器三大支柱产业,提升机械、纺织服装、卷烟和食品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马鞍山市继续做强钢铁、汽车两大主导产业,壮大金属制品、机械制造、造纸、电力、纺织服装和食品加工六大优势产业;滁州市将依托汽车、家电、建材、纺织、电子等支柱产业,培育产业集群。

   可以看出,各市之间主导产业既有差异性又有趋同性。克服趋同性可能引发的盲目竞争,实现区域内产业合作发展;发挥差异性的独特优势,实现个性发展,这是都市圈城市产业互动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巢湖市主导产业的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后,巢湖工业逐步进入持续快速发展阶段,尤其是90年代以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工业经济逐渐由规模型向效益型转变,高新产业的发展和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加快,建材及新型材料、农副产品深加工、生物医药及化工、机械及电工器材等主导产业逐步发展壮大起来,“九五”期间,我市正式将此四个产业确立为我市的主导产业,希望其能发展成为地区经济的支柱,并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我市主导产业稳定快速发展,规模以上主导产业是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主要组成部分。2005年我市主导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8.9亿元,增长21.3%,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贡献率达到88.6%;全年实现工业销售收入161.1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的比重为86.4%;实现利税15.3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的比重为86.6%。其中,建材及新型材料产业完成增加值7.6亿元,增长11.9%;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完成增加值9.5亿元,增长33.3%;生物医药及化工产业完成增加值7.9亿元,增长5.8%;机械及电工器材产业完成增加值23.9亿元,增长27.2%。

   但从总体上看,我市现阶段产业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整体产业结构仍处于低层次的演进阶段;产业经济总量偏小,各行业规模不大;传统产业仍然占据主体地位,高技术产业尚处于发展初期,在规模上难以担当起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主导重任,在水平上也不足以为改造传统产业提供技术支持;主要产业集中度不高。从产业内部来看,一些产业尚不能达到规模经济的要求,同行业中的众多小企业处于无序竞争状态(如纺织、农副产品加工产业),抗风险能力差。从产业外部来看,产业关联度低,不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不利于形成产业链和产业整体竞争优势的发挥;新兴服务业发展不快。尽管近几年来,我市服务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但其发展增速仍然明显滞后于GDP增速,同时存在传统服务业所占比重偏高,新兴服务业发展总体水平偏低等问题。这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巢湖主导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化进程的制约因素。为此,巢湖市在都市圈城市中,应发挥优势、张扬个性,联大靠强、取长补短,互动发展主导产业,逐步增强主导产业对地区经济的支撑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6 13:25:25 | 显示全部楼层

都市圈边的巢湖

三、巢湖市主导产业发展条件已经具备

   巢湖市地处皖中东部,濒临长江,怀抱巢湖,下辖庐江、无为、和县、含山四县和居巢区、巢湖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9423平方公里,总人口454万。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和社会有了长足的发展,区域竞争能力不断提高,为主动融入南京都市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区位条件来看。巢湖市与合肥、滁州、南京等市接壤,与马鞍山、芜湖、铜陵等市隔江相望,位于“长三角”的腹地,是承东启西的重要区域,也是安徽经济极具活力的地区。境内交通便捷,联运条件优越。合巢芜、沪蓉、合宁、合铜黄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淮南、合九铁路纵贯南北,长江流经我市182公里,内河航运发达,随着巢湖市境内郑浦等长江北岸大港的建设,水上运载能力将显著增强,幅地将更加宽广。特别是随着南京长江三桥、芜湖长江大桥、铜陵长江大桥的建成通车,以及即将建设的马鞍山长江大桥、无为繁昌长江大桥等,将在巢湖市及周边的长江地段上呈现出数条天堑通途。此外,巢马、江北、巢无等高速公路的即将建设,将进一步增强巢湖市连南接北、贯穿东西的功能,区位优势更加显现。

   从资源条件来看。农产品方面,五个县(区)都是全国粮油棉“百强”县,其中无为县2005年棉花播种面积49.5万亩,名列全国第六、全省第一。巢湖水产品年产量20万吨;水禽规模养殖5000万只;蔬菜种植面积10多万亩,年产量168万吨,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全市有绿色食品7个,无公害农产品55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4个,和县还是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为全国第二大蔬菜基地。矿产方面,种类多、储量大、品位高,现已探明储量的金属矿和非金属矿34种。其中,铁矿储量6.42亿吨,硫铁矿2.4亿吨以上,明矾石1.7亿吨,高岭土3000万吨,石灰石120亿吨。此外,含山石膏矿单体矿储量就达58亿吨,为亚洲第一大硬石膏矿。旅游资源方面,境内自然景观山水兼备筐、以“水”见长,人文景观古今俱存、以“古”称奇。800平方公里的巢湖为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有各类自然景点和人文景观130多处,国家、省和县级以上重要文物保护单位上百处。以三大温泉、四座国家森林公园、西楚霸王祠和位于湖心的姥山岛为重点的旅游资源极具开发潜力。

   从要素供应来看。水、电方面,常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巢湖正常库容量在20亿立方米以上,水质属2-3类水之间,目前是全国五大淡水湖中水质最好的。巢湖市电力资源也十分充裕,临近巢湖的安徽两淮煤矿是全国煤炭能源基地,完全能够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生活用电需要。另外,“十一五”期间我市将新上2×60万KW的巢湖火力发电厂,为电力提供更可靠保障。岸线方面,境内长江岸线总长168公里,其中可开发利用岸线90公里,适宜建设万吨级港口的岸线30公里,可至今真正开发利用的不到5公里,江北岸线没有一处深水码头,江南岸线也只有芜湖朱家桥外贸码头两个万吨泊位。目前已为江北大港建设和船舶制造基地建设做了初步科学规划,并得到国家交通部的认可。劳动力方面,工人素质高、成本低,劳动力生产要素优势明显。农村富余劳动力120万人,原国有企业熟练工人10万多人。目前常年外出务工近100万人,为周边大中城市的建筑业、加工业和家政服务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从产业基础来看。巢湖已有一定的工业基础。有皖维高新、新力药业、巢东水泥、华星化工4家上市公司;上海华谊集团、华能集团、杭州娃哈哈集团、海螺集团、国风集团、丰原集团等一大批境内外知名企业和上市公司也纷纷落户巢湖。全市有6个省级开发区和若干个工业园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形成了机械制造、农副产品加工、医药化工、建材及新型建材、电工器材等优势产业,正在积极发展煤化、能源、电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6 13:25:42 | 显示全部楼层

都市圈边的巢湖

正是由于巢湖市具备了上述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十一五”期间,我们提出了壮大重化工、建材及新材料、农副产品加工、旅游休闲度假及劳务五大优势产业基地,做强高沟电线电缆、乌江化工、槐林渔具、含山铸造、庐江磁性材料、富煌钢结构六大产业集群。如何将这一目标变为现实,则需要我们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和路径。

   四、扬长补短,实现南京都市圈主导产业互动发展

   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东向发展战略,其目的在于融入长三角,推进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在此背景下,我们全面分析了巢湖与南京都市圈成员城市在资源和产业上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主张把我们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放到更大范围进行配置,发挥效益,提高价值;把我们的优势产业放到更广阔的空间进行重组,形成规模,壮大力量。“十一五”期间,我市将充分发挥与长三角毗邻特别是与南京区域接壤的优势,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基础设施、产业项目和体制机制等方面加速对接,促进产业整合和资源共享。我们将重点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知己与知彼的关系。在推进东向发展过程中,我们不仅要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更要重视研究南京区域产业和资本流向的新特点,发现需求、把握自己、发展自己。比如南京市提出建设电子信息、石油化工和车辆制造三大基地,培育商贸流通、科教研发和现代服务三大中心,壮大电子信息、石油化工、车辆制造、商贸流通、金融保险、科技教育六大支柱产业,围绕这三大基地、三大中心、六大支柱,我们才能找到与南京区域的对接点,最终才能达到互动发展的愿望。

   二是处理好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关系。产业由项目生成,项目靠资金支撑,资金需要人来运用。因此,不仅要把项目引进来,把资金引进来,还要把人才引进来,把游客引进来。要借助引进资金,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借助引进技术,加快企业技术升级改造;借助引进人才,加强我市人才队伍建设;借助引进先进的发展理念、思路、机制,加快机制体制创新步伐。同时,还要坚持“走出去”,把自己推销出去,发挥优势,与人互通。目前我市已有80%的蔬菜、水产、油脂等重要农产品销往长三角,特别是南京区域;常年在外的劳务人员也有近60%在长三角和南京区域。我们要主动出击,把巢湖牌打出去,扩大影响;把项目推出去,寻求合作;把产品卖出去,占领市场;把劳务输出去,增加收入。

三是处理好配角与主角的关系。要把握区域间产业转移的特点,主动融入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鼓励本地企业与南京区域企业之间的技术、管理、人才等方面的合作,当好配角,承接转移,在“配角”中扩大规模,扩大总量。但是在局部产业或局部行业的部分产品上我们要敢于争先,敢当主角。在农副产品、旅游度假、劳务输出上旗帜鲜明地打响巢湖牌,发挥我们的优势。在汽车产业等领域,我们要在某些零部件生产上当好配角。我市周边有南京、扬州、合肥、芜湖、马鞍山等地的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汽车零配件区位条件优越,加之我市铸造、机械加工方面有自己的比较优势,而且现在已有一些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完全可以通过大力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率先形成汽车配套产业集群。

总之,巢湖作为安徽东向发展的前沿城市之一,必定能够与南京都市圈城市间成功实现市场对接、体制相融、产业联动、人才互通、互动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巢湖论坛 ( 皖ICP备05005653号-1|皖公网安备 34018102340183号 )

GMT+8, 2025-5-7 19:43 , Processed in 0.137657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