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3589|回复: 17

巢湖市一位八旬老人制作多只“微型渔盆”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8-27 16:57: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留住“渔文化” 留住记忆

1.png
缪维耀老人制作的微型渔盆。

本报讯 随着巢湖退渔禁捕政策的落实,巢湖开始了漫长的禁渔期,渔民的渔船和渔盆也随之逐渐消失于人们的视线。为了留住“渔文化”,留住记忆,巢湖市中庙街道胜利村八旬老人缪维耀制作了多只“微型渔盆”。他要让后人记住当年中庙一带的渔船和渔盆“长相”。

8月25日,记者走进缪维耀老人的木工坊时,他正忙着手里的活计。“捕鱼,是我们巢湖沿岸渔民祖祖辈辈的记忆,现在国家退渔禁捕,渔民上岸,像这样的‘划盆’以后很难看到了,我想把这份记忆保留下来。” 缪维耀指着渔船说,“别看这船小,在过去,这种船可是渔民下湖捕鱼的‘饭碗’哦。”

“别看船模小,制作步骤和真船一样。虽然划盆只有35厘米长,要用20多块木板,上百道工序,按一定比例经过选料、下料、推刨、加工等技艺才能完成一艘‘微型渔船’。”缪维耀介绍,“通常制作一艘‘微型渔船’需要一个星期。为了让渔船保存更久,最后还要涂抹几层桐油。”

在缪维耀家中,记者还看到了水车、风车、犁耙、碾子、铁砧等上百件充满乡土气息的传统微型农具。随着时代的发展, 过去许多手工制作的农具已被机械化代替,但缪维耀老人表示,他会继续制作更多的微缩版农具,深挖农耕文化,把中国传统农耕记忆传承下去。

晨报记者 李远波 文/摄 通讯员 何胜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巢湖论坛 ( 皖ICP备05005653号-1|皖公网安备 34018102340183号 )

GMT+8, 2025-5-10 21:14 , Processed in 0.14300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