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3200|回复: 3

巢湖味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16 11: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开版语
        本期起,巢湖广播电视报《读城》版将不定期向读者呈现。了解巢湖、关注巢湖、解读巢湖是本版要旨。如果您有好的创意和选题,请联系我们:mf831204@163.com/QQ:465747592/0565-2626094
        “巢湖味儿”究竟是什么味儿?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却又难以历历尽述的话题。巢湖的土著居民在咂摸,初来乍到的外乡人也愿闻知其详。我们便发想做一篇专题与大家一起交流、探讨,遂有这期《巢湖味儿》。

        语言·方言,我说故我在


        最能清晰分辨一方水土个性的,莫过于它的日常话语。“阿拉”是上海人的“口头禅”,“儿”字音是皇城根儿北京人的语言惯性,“老巢湖”们见到街坊邻居,则爱招呼一声“个七着”?
    “我似巢湖该上地,住河南网。杠子该上变化大地很,到处都是人。我那天辞车到该上,马路边又败好多人,不晓得干么事,刚想过ki瞧瞧热闹,一个小搪炮子辞摩托车开地又败好猛,照直就轧过来,一家伙把我创地不轻。”翻译网络上流传的这段巢湖方言,在被普通话喂养大的“80”、“90”们的眼里,是一种兴味盎然的娱乐。新新人类的口中已极少有方言的痕迹。
        但是巢湖方言犹如一棵土生土长的庄稼,依旧蓬蓬勃勃。在年长的巢湖人那里,方言仍是运用最娴熟的交流符号。菜市小贩的吆喝是地道的土话;“回家”与“照旮”这一对同义词,被高频率地交替使用;打的,师傅会问你“到哪里ki?”;爱臭美,会被说成“韶道”……
       巢湖方言属现代汉语八个官话方言之一的江淮官话,融南北语系精华为一体,既不像南方话那么艰涩,也不像北方话那么通俗。发音特征不很鲜明,但极易分辨。巢湖,就像它的方言一样,不张扬、不极端但有性格,不典型但难忘。
    关于方言与普通话之别,有一个比喻:一个巢湖女孩,早晨穿统一制式的校服去学校,她就是普通话。下午改穿自个儿钟爱的碎花裙或雪纺体恤,她就是方言。方言的魅力和生命力,正在于它表达了一方水土的个性与特质。巢湖方言,是我们自给自足的母语。

       城池·一城风景半城湖

        去年9月,省城某报做了一期“空中看巢湖”专题,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他们的镜头所见——一城风景半城湖。
        巢城多水,裕溪河、天河、环城河、陆家河、中沟、双桥河、抱书河等天然河道穿城而过,构成了极为发达的城区水系。如果把巢湖比作一棵树的根,这些遍布城区的大大小小的水系就是须,它们蜿蜒、妩媚,让巢湖这座枕湖而居、因湖得名的古老城池别具风韵。
        一个好消息是,巢湖城区水环境将现更靓妆容。《巢湖市区活水靓城工程实施方案》日前出台,该《方案》将按照“通、疏、截、驳、绿、游”的思路,将活水靓城工程与城市截污、城市防洪相结合进行整治。通过5年左右时间,城区水系将实现“水活、畅游、岸绿、景美”。整治共分三阶段:近期到今年9月底,天河与西环城河、丁岗河水体连通,游船畅通;中期通过2-3年建设,天河与东西环城河、洗耳池水体连通,水质改善,景观宜人;远期通过5年左右的建设,实现老城区巢湖、裕溪河、天河、环城河、丁岗河、洗耳池、陆家河及滨湖新城区双桥河、西撇洪沟等水系连成一体,水流清澈,景色靓美。
        新一届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把巢湖打造成新型滨湖城市的战略规划,可以预想,随着滨湖新区开发建设的逐步推进,若干年后,湖与城的交融与呼应必将更加深入和密切。
        一城风景半城湖——城在水中,人在城中。水,让小城灵秀。

       餐饮·街头巷尾的饕餮

        在“百度”上搜索“巢湖美食”,会得到这样的答案:巢湖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品种丰富多样。巢湖菜属徽菜大系,又不乏自己的特点,即酸、甜、咸、辣适中,不偏嗜一味。各色菜肴以清淡为主,每菜又其味鲜明。在巢湖可以品尝到久负盛名的“巢湖三珍”、“长江三鲜”、无为板鸭及严桥花生米、庐江小红头、和县油炸麻雀等几十种特色名食。
        好一个乡土美食荟萃。不过这些名头响亮的食物平常不大容易吃得着,倒是有好吃的网友推荐了一份《巢城小吃地图》,因为近在咫尺唾手可得,显得更市井、更亲切。
        巢城小吃不完全名单:西苑广场旁的光头烧烤;西门菜市的庐江米饺;新华书店旁的爱情麻辣烫和“碗碗香”的面条;向阳路菜市附近的三黄鸡;老奶奶沙锅的鸭血;老火车站旁的上海大混沌、豆腐羹;北大街街口的铁板烧拉;信用联社附近的凉皮;东门韩家烤鸭;西门广场旁“左一餐右一顿”的米粉肉;向阳路的云南过桥米线;朝阳门的锅贴饺子;北门老头小鸡店的鸡蛋豆腐;有线电视台旁巷子里的炒饭……
        巢城的早点大致雷同,售卖的多是包子、馒头、油条一类。常听到有人抱怨巢城的早点是“鸡肋”——食之无味,只为充饥。几日来,记者把巢城大大小小的早餐店转悠了一圈,发现一个现象:城区内为数不多的几家具独具特色的早餐店,其生意明显地好过一般店铺。天湖商城附近一家专营“运漕早点”的点铺,其主打的鸡蛋锅贴、煮干丝、炒面皮虽然价格高出普通早点很多,却从来不乏人气。由此可见,把本地特色风味小吃发扬光大,既是市场之需,也是市民之盼。

        建筑·模糊的城市脸谱

        独具特色的建筑是一座城市看得见的“味儿”。上海的味儿在弄堂里,广州的味儿在骑楼下,老北京的味儿在胡同和四合院里。巢湖的味儿在哪里?这是一个让人尴尬的问题。
        从几年前的金码头、世纪新都开始,巢城的居住史进入了现代化小区纪元。特别是近几年来大力度的城市拆建,新兴居住小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生,让这座城市旧貌换新颜,出落得更加靓丽。城市宽了、高了,人们在感叹这座城市日新月异的同时,也流露出遗憾之情:好看,却也乏味。这不是巢湖一座城市的问题,有一句话说得形象,“东西南北中,城市在克隆”。在时代变迁中,城市的面目开始趋同,曾经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的地方“味儿”日渐模糊而空洞。
        也曾有本地的房地产商谈到,他们也在琢磨,有没有一种本土的东西可供原创?要说没有,巢湖是中华文化发祥地之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有三千多年,丰厚的历史遗产不值得延续和彰显?要说有,又实在找不出一件代表巢湖建筑个性的作品,并解析出若干元素以供传承。在民居建筑和城市建设方面,巢湖没有北京那样的四合院和胡同,也没有上海的石库门和里弄,缺乏建筑学家家们所说的“一个城市的底色”。今年的政协会议上,委员们已就此建言献策,并寄望于正在起幕的滨湖新城大建设。

         生活·温暖和谐的人际生态

        巢湖是一座小城。从西门打的向东直到城区外的半汤,也不过15块钱左右的车程;找人下馆子不需提前预约,只需拨通一串号码,这边手机刚搁下,客人已到门外;巢湖没有剑拔弩张的生存竞争,没有遮天蔽日的高楼大厦,没有陀螺般高速运转的生活节奏。晚上8点多,大、中城市的上班族还在公交、地铁里挤着,在私家车里堵着,这座小城的居民已经在广场和公园悠闲地溜达。
        一个魅力城市,不必是大城市的格局。资料显示,美国多次评选魅力城市,当选者均为小城,它们的共同点是处于大都市圈中,既能共享大城市的便利,又兼具小城市的悠闲。置身合肥经济圈、南京都市圈怀抱里的巢湖,无疑具备了这一要素。
        曾向一个定居外省的朋友发问:你对巢湖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他不假思索地回答:人情味。市民中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如果以自己为圆心,以交往到的第四个人为半径,就可以认识全巢湖的人。街头走一圈,总能碰到三、两熟悉的面孔,把本地口音的“老张”、“小李”叫得倍儿亲切。市民生活在“准熟人社会”里,浓郁的人情味构成和谐、温暖的人际生态。
        犹记得著名演员薛白的一番感悟:小城市自有小城市魅力,方便、灵活、人情味浓。年轻时总想着去大城市去闯荡,过上理想的生活。几十年后回头看,理想的生活却在出发的地方。

链接


巢湖方言词典

麻个,埋个:明天
搭僵:事难办,话难讲
肚子:胃
逗猴:戏弄,开玩笑
睡告:睡觉
白刀:菜刀
开伙:聚餐
约赤:钥匙
挑子:勺子
刮旦:闲聊
撮个:昨天
洋户:调皮
哈我:挠我
得味:好玩有趣
个照: 行不行
迷巴:泥巴
老颈把:脖子
布罗盖子:膝盖
个把:一个,几个,少量的
卡人:骗人
不作声 不出声
忙不歇 忙不停
三根茎 形容瘦
山头精:说某人喜欢吹牛
扫个精光:吃完
晚傍西:傍晚
把人家:嫁人
搞么家伙:干什么
嘴不怂:嘴硬   
小家伙:小孩
二老葵:葵花籽


源出巢湖的成语

筑木为巢
洗耳恭听
欲速则不达
瞒天过海
蒙混过关
望梅止口渴
曲有误 周郎顾
杜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6 11:37:27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个叫:达鸡鸡,刀鸡鸡。怎么解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21 09: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是经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21 10:35: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楼主(马方这厮) 的帖子

麻个,埋个:明天
搭僵:事难办,话难讲
肚子:胃
逗猴:戏弄,开玩笑
睡告:睡觉
白刀:菜刀
开伙:聚餐
约赤:钥匙
挑子:勺子
刮旦:闲聊
撮个:昨天
洋户:调皮
哈我:挠我
得味:好玩有趣
个照: 行不行
迷巴:泥巴
老颈把:脖子
布罗盖子:膝盖
个把:一个,几个,少量的
卡人:骗人
不作声 不出声
忙不歇 忙不停
三根茎 形容瘦
山头精:说某人喜欢吹牛
扫个精光:吃完
晚傍西:傍晚
把人家:嫁人
搞么家伙:干什么
嘴不怂:嘴硬   
小家伙:小孩
二老葵:葵花籽


  总的来说,你花了不少心思,如果你在社区当娱乐没话说,但我好像在报纸上见到这文章的,所以你对方言写的东西要认真,要不会把别人误导的。建议你把那个《聊斋志异》《红楼梦》稍快速浏览下,可能对你所说的方言有其文字有帮助。

如:血不归筋、九犯中原、挡炮子,他们用方言读出来但音和标准音有区别,但其本意是这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巢湖论坛 ( 皖ICP备05005653号-1|皖公网安备 34018102340183号 )

GMT+8, 2025-5-15 11:52 , Processed in 0.14555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